栏目导航
九游会官网首页进入:金点子驯服地下钢铁巨龙!青岛地铁班组创新发明的“扣件安全帽”“安全面罩”破解铺轨和施工难题
九游会游戏官方网站:
早报11月25日讯 为了在建的地铁线路早日完工通车,无数建设者夜以继日地辛勤付出。然而,驱动工程不断突破的,不单单是宏大的施工规划与先进的设备,更源于一线劳动者闪烁着光芒的“草根智慧”。在青岛地铁的建设工地上,近期有两个看似微小的发明——为轨道扣件戴上的“安全帽”和电焊工使用的“可翻动式安全帽面罩”,正以其巧思与实效,生动诠释着“创新无处不在,人人皆可创新”的理念。
近日,在地铁2号线二期常川路至龙川路区间铺轨现场,中铁四局钢筋混凝土工班的工人们正有序进行整体道床浇筑作业。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场每一根轨道扣件都戴上了订制的“安全帽”,有效阻挡了混凝土泥浆的侵袭,完全解决了困扰轨道施工已久的扣件污染顽疾。而这个“扣件安全帽”的造价,仅为23元。
轨道道床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泥浆易附着于扣件表面,不仅会损伤扣件防锈层、堵塞螺栓孔,影响轨道绝缘性能,还会给后续轨道精调及运营维护埋下隐患。这一难题的破解,始于45岁混凝土班组工人陈强在项目部班组座谈会上提出的朴素想法:“能不能给扣件加个保护罩?”青岛地铁2号线二期项目部坚持的班组“小立法”民主协商机制,让一线工人能够全程参与施工管理、畅提创新建议,这种开放的参与式民主管理,为基层“金点子”提供了发声和落地的土壤。
项目管理人员格外的重视这一来自一线的智慧,主动牵头对接材料厂家,联合班组工人开展多轮技术研讨,反复优化方案。从材料选型到结构设计,从卡扣方式到成本控制,每一个细节都充分吸纳了工人的实操经验。最终研发出的扣件专用保护罩,采取高强度耐磨损环保材料制造成,通过弹性卡扣紧密覆盖扣件主体及螺栓,可全方位阻挡灰尘、污水、混凝土溅渣,且能重复使用。目前,该保护设施已在2号线二期轨道施工中全面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在地铁6号线工区琅双区间TBM掘进施工中,班组长邓贤富发明的“可翻动式安全帽面罩”,成为了电焊工们的“得力助手”,用小创新实现了大效益。
高处焊接作业,既是对技术与体力的双重考验,更对安全防护提出严苛要求。班组电焊工喻全洪就长期受困于防护难题:传统手持面罩操作不便,影响焊接精准度;而用布遮挡虽能暂时解决视线问题,却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这一困扰被邓贤富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一次下班路上,骑电动车工友的安全头盔给了邓贤富灵感:“焊工面罩要是能这样固定,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他立刻找到班组成员司玉迪,两人连夜行动,利用旧安全帽开启改装工作。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测试面罩翻动不灵活,第二次测试重量偏大易导致操作人员失衡。但邓贤富没有气馁,在工区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反复调整铰链位置,精进每一个细节,最终成功研制出“可翻动式安全帽面罩”。
试用当天,喻全洪便赞不绝口:“手解放了,焊得更稳!”这款创新面罩在高处焊接时一翻即可用,彻底摒弃了用布遮挡的危险方式,既保障了安全又提升了效率,使焊接返工率下降30%。这项并非前沿科技的创新成果,成为青岛地铁班组建设“小发明、大效益”的生动实践。
无论是23元解决行业难题的“扣件安全帽”,还是提升安全效率的“可翻动式安全帽面罩”,这些源自一线的创新成果,背后不能离开青岛地铁扎实的班组建设体系——通过充分的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搭建能力提升与价值实现的广阔平台。
青岛地铁将自身能力提升与企业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开展探索实践,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从一线工人的朴素想法到落地见效的创新成果,从自身能力提升到企业品质升级,青岛地铁以班组建设为根基,激活了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扎根实践的小创新、小发明,共同汇聚成推动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力量,也彰显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智慧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