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官网首页进入:产业链各方关于钢结构与“好房子”关系的看法

来源:九游会官网首页进入    发布时间:2025-11-27 00:22:24

九游会游戏官方网站:

  

产业链各方关于钢结构与“好房子”关系的看法

  当“好房子”的标准从遮风挡雨升级为绿色、智能、安全时,一种看似冰冷的建筑材料——钢结构,正悄然成为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国内首例与钢筋混凝土单位造价持平的中钢洛耐研发中心大楼拔地而起,首钢近零碳钢结构“好房子”亮相2025年中国住博会……一批钢结构“好房子”典型项目不断涌现。然而,美好理想与现实困境引来质疑不断——外界仍在困惑钢铁骨架与舒适人居的关联。

  带着疑问亟需解答的期许,11月20日—21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在2025中国钢结构建筑生态大会召开期间采访了钢铁企业、钢结构企业、设计单位、建筑实施工程单位等的代表,从他们的视角看到了各自领域对钢结构与“好房子”之间不一样的解读。

  “建‘好房子’,钢铁是筋骨钢梁,是支撑‘好房子’建设的核心材料。”谈及怎么样看待钢结构和“好房子”的关系时,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副总经理郑国防这样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晋南钢铁经营副总裁李小勇则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钢结构作为可回收、可资源化再利用的绿色材料,其环保属性与“好房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同时,钢结构建筑不仅仅具备优异的抗震性能,其智能化建造特性也符合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发展方向。

  “钢结构建筑要实现‘好房子’的标准,需要构建全链条协同机制。”马钢技术中心型钢研究所所长、中国宝武工程科学家吴保桥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从材料生产到建筑应用,必须打通设计、制造、施工等环节的沟通壁垒——既要确保钢材性能满足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又要兼顾装配施工的便捷性,这需要钢厂工程师与建筑设计师深度对接。

  “与国外相比,国内钢结构建筑的占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李小勇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要求我们一起努力。”

  “我们也有信心、有义务、有能力确保钢结构‘好房子’更安全、高效、绿色、智慧。”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副总经理郑国防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道。

  钢结构企业怎么样看待钢结构和“好房子”的关系?山钢莱钢山东鲁冶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经理王占辉认为,钢结构与“好房子”的发展方向一致。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副总经理赵山虎也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钢结构建筑凭借其材料特性,为实现大跨度、大空间布局提供了天然优势。这一特性赋予业主前所未有的功能自主权——钢结构住宅内部可形成无梁无柱的完整空间,彻底摆脱传统剪力墙与承重墙的束缚,业主无需再面临“砸墙”困扰,可随时根据功能变化调整其内部布局,真正的完成“建筑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

  赵山虎认为,钢结构推广的另一核心优势,在于其材料本身具备的绿色基因——钢材可100%回收利用,同时钢材的高强度特性使其能以更轻量化的结构承载相同荷载,这种“减量设计”不仅减轻建筑自重,更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契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至于大家普通关注的成本问题,我认为,随着中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慢慢地加强。能预见,未来可在不增加成本以保证钢企利润的情况下,大力推动钢结构建筑发展。”赵山虎说道。

  “钢结构造‘好房子’有它的优势,特别是在预制装配和智能建造方面,优势特别大。”在谈及怎么样看待钢结构和“好房子”的关系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江欢成这样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然而,成本始终是道难坎。中建八局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总结构师李响坦言:“从设计角度来看,钢结构和混凝土没有过大区别,但更多要考虑成本。”他认为,在很多类型的建筑上,钢结构比混凝土优势大很多,且成本也会便宜,但钢结构建筑的配套材料,如外墙、内墙、防火防腐等要求远高于混凝土,再加上运输、管理成本等,推高了其整体造价。

  李响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即使国家政策全力支持,钢结构住宅成本仍难控,还因为资金模式不匹配。“混凝土结构依赖长链条垫资,包工头层层分担,资金曲线平滑;而钢结构需现金付款,资金峰值高、风险大。”他呼吁,供应链融资模式如果不改革创新,钢结构住宅再好的设计也难实施。

  此外,还有一些现实问题摆在面前。“钢结构对设计、施工、运维要求极高,稳定性和鲁棒性也不如混凝土,稍有不慎就引发问题。”李响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书本知识有限,实际节点制造、运输吊装等环节常脱节,软件型材标准不一,而懂钢结构的设计师又稀缺,社会人才也缺失。

  不过,也有不同的观点,针对业界担忧的后期维护问题、产业工人不配套问题等,上海宝钢建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树新坚定地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钢结构住宅目前出现的很多问题皆来源于总承包单位选择专业分包时不够精准,某些分包商不够专业。实际上,目前许多问题都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至于备受诟病的隔音问题,李响认为,这并不可能影响钢结构住宅的发展。他呼吁,别只盯着钢耗、配套材料出入大,要整体性考量钢结构住宅。只有产业链齐心,钢结构住宅才能成为“好房子”。

  国外一位著名结构工程师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钢结构不是“好房子”的必要条件,并不全是钢结构才能够造出“好房子”来。

  “‘好房子’本质上是一个概念,是人类一直追求的一个目标,不管用什么结构及形式都可建造‘好房子’,只是钢结构实现起来更容易些。”马树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钢结构建筑有利于实现更高程度的工业化,这样毫米级误差的更高的工业级精度可为人类带来更舒适、更安全的“好房子”。

  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誉理事长郝际平也有着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装配式建筑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路径,正引领着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其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凭借其与工业生产的高度适配性及智能运维的天然优势,成为实现“好房子”愿景的优选方案。

  “‘好房子’必须依托优质结构体系,而装配式钢结构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理想路径。”郝际平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建筑业整体发展水平仍显滞后,钢结构领域尚未完全达到支撑“好房子”建设所需的技术成熟度。他指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构建系统化思维,以产品化理念为导向,深层次地融合数字化工具,并提供覆盖全过程的服务支持。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泷则告诉了《中国冶金报》另一个痛点,从建筑设计师的角度看,钢结构作为一个“不耐火”的材料,外部需要做防火涂层。目前,国外已有薄型防火涂层的应用,而国内的钢结构建筑承重柱广泛使用厚涂层,仍需用外包装来隔绝美化。“这样,钢结构之美完全就被隐藏了,更谈不上诗意。”马泷认为,国内有关标准亟需与时俱进。

  钢结构建筑成本始终影响业主的选择。马泷介绍,在其上周承接的一重要建筑项目中,尽管设计师倾向使用钢结构,然而论证后仍因成本问题,使业主选择了更经济的其他建材。不过,马泷也指出,钢结构建筑的综合成本未必高,其推广难未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障碍。



最新文章